| 《人民日报》点赞农商银行小微金融 |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10月31日 点击:0次 | 
| 
 10月27日,《人民日报》财经版刊发《小微金融托举致富梦想》,介绍了博兴农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锦秋街道地处博兴县城南部,坐拥鲁北重要淡水湖麻大湖。得益于湖畔盛产的苇、蒲等丰饶物产,草编、柳编两项非遗技艺在此发源传承。如今,在普惠金融支持下,当地草柳编产业蓬勃发展,草柳编工艺品企业已达3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1.2万余人,草柳编这门“老手艺”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 无感授信、快速放款,“小额贷”成就“小生意” 在锦秋街道湾头村,家家户户都会草柳编。村民张慧华从小就跟着大人学编织,多年前,她将这门手艺做成生意,创立了滨州美艺华晨工艺品有限公司,后来又做起了电商,现在70%的客户来自线上。 “买卖越好越需要用钱。”张慧华坦言,做草柳编的基本都是靠手工艺起家,没有重资产,一般很难申请贷款,但草柳编制作工艺复杂,量大时需要提前备货。一日,张慧华接到一笔大订单,就为凑货款犯了愁。 赶巧,博兴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打来电话,得知张慧华的情况,推荐她申请“柳编贷”,解了她的燃眉之急。针对草柳编行业群体多为小商小户、缺乏抵押物的特点,该行推出“柳编贷”,通过对农户、城镇居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摸底,运用大数据对客户画像分类,加上村委、行业协会提供的背对背评议,充分掌握每个客户的情况,进而实现整村授信。有了这份信用凭证,从三五万元到二十万元上限,草柳编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手机上就能操作贷款,流程便捷,很多时候还能实现当天放款,帮助“张慧华们”把小生意做大。 发展普惠金融,必须坚持精耕细作,与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除了“柳编贷”,该行还推出“大棚贷”“对虾贷”“厨易贷”等特色农业贷款,针对重点行业的“产业客群振兴贷”等。通过党建共建等方式,与村委、农户、小微经营业主建立联系,建立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城镇居民“四张清单”,在此基础上开展重点行业客户专属化金融服务。今年以来,建立包括草柳编、白对虾等特色产业在内的29个重点客群,为2073户重点行业客户提供信贷支持11.75亿元。 找人担保不再难,普惠信贷“可获得”“很好用”“覆盖广” “有儿子做担保,农商银行给我放贷款,我这买卖一定是越干越红火。”家住锦秋街道王圈村的王东生是一名草柳编经销商,急需贷款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他曾为找不到担保人犯难。 大额贷款,单靠信用授权行不通。在农村,厂房、住房往往都是农村自建房,没有合适的抵质押物,担保人又很难找。这类难题怎么解? 得知王东生的需求,博兴农商银行驻村客户经理迅速启动贷款审查流程,走访村庄“关键人”了解情况,又对客户资产及负债情况进行审查,提出可由王东生读大学的儿子提供担保,通过“家庭亲情贷”解决资金难题。仅用2天时间,30万元贷款便发放到王东生手中。 依托“亲情联结”让家庭成员作为担保人,对借款人形成约束力,由此也解决找担保人有困难的问题。破解融资难题,“关键人”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行由村内有威望、知晓村庄人员情况、可信度较高的人来做“关键人”,如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等,由他们对村内其他成员进行“打分”“评价”,以此作为贷前调查的交叉验证。 普惠信贷既要“可获得”,更要“很好用”,该行聚焦辖内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中的痛点难点,依托当地网格员做好走访对接,精准摸清企业经营状况与融资需求,同时组建金融辅导队、产业链专属辅导团队,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宣传解读、精准辅导对接,到需求动态跟踪、融资高效办理的全流程闭环服务,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滴灌中小微企业成长。 金融服务要造福人民,必须沉到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心头。该行还积极通过与镇直机关部门支部共建,建立“政银助企直通车”微信群,导入草柳编客户“白名单”,全面分析草柳编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创新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制定专项营销方案,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目前,上游的草柳编供应商、种植户,中游的草柳编加工企业、小型家庭生产作坊,下游的淘宝电商,都能获得金融“活水”的滋养,金融支持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送上门的金融服务 “这些年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来这儿买东西都喜欢用手机支付,但提现还要手续费,咱这又是小本买卖……”做草柳编生意的孟国峰感慨,线上支付的高额提现手续费,让他一度很犯愁。 发展普惠金融,要做到雪中送炭、雨中送伞,更好担起服务民生的责任。相比小微企业希望生产性信贷、保险保障及担保增信类的金融服务,小商户、低收入家庭等更在意一般性储蓄、支付、汇兑类的基础性金融服务。 不同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尽相同,要求普惠金融供给要有层次性、差异性。“自从农商银行给我安装了这个二维码,顾客扫码后,钱款直接进到我的银行卡里,真是省钱又省心!”孟国峰说。 “三农”发展有新变化、新需求,银行就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博兴农商银行在全县设立78家普惠金融服务站,成立33支移动服务队,配备移动智慧柜员机,提供上门服务。 金融服务好不好,要算长远账,更要久久为功。“听了一堂课,学到了知识,还申请下来了贷款,这‘学校’真不错!”王泽民是一名草柳编生产商,他口中的“学校”是博兴农商银行为向村民宣传反假币、存贷款、防范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开办的“金融夜校”。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群众生活的“小日子”、企业经营的“小生意”,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成为人民性在金融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共开办“金融夜校”、驻村驻点等宣传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累计受众10万余人次。与博兴县全部村的村委签定合作协议,广泛开展“金融夜校”、志愿服务等活动,让那些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朱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