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大众日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潍坊样板”
 【字体: 】 2024年09月06日 点击: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指导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乡村“五个振兴”,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扩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信贷投放,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加强数字金融转型服务,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之花,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农商银行智慧和力量。

  据介绍,潍坊辖内农商银行围绕省农信联社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具体工作要求,全力打造以“一个体系”“五个平台”“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潍坊样板”。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408亿元,较年初增加86亿元,其中实体贷款余额2094亿元,较年初增加101亿元。

统筹规划

建立“一个体系”

  潍坊市农信联社充分发挥市级平台作用,强化外部合作对接。潍坊市农信联社、辖内农商银行分别与县级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乡村振兴项目对接,与乡村振兴服务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政银合作平台。干部挂职推动“合作+融入+服务”,全市共选派165名支行行长挂职所在镇(街道)金融科技副镇长(副主任),427名客户经理挂职社区金融副主任,1005名农金员挂职村委金融助理。

  强化内部管理考核,不断提高涉农信贷内部绩效考核权重。逐级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实行全流程线上处理,确保一次完成,限时办结。充分落实利率定价优惠,充分运用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政策优惠。充分落实贷款尽职免责。

多层次服务

构建“五个平台”

  潍坊市农信联社积极构建“五个平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

  打造创新研发平台。搭建“智e购”商城综合服务平台,为当地的农产、特产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研发小微企业线上办贷系统,推出个人贷款纯线上办贷系统“潍e贷”,实现7×24小时自助放款。

  打造惠农服务平台。对新发放的1000万元(含)以下抵押贷款全部实行“免评估”服务,新办理的1000万元(含)以下抵押贷款全部在10天以内办结。潍坊市农信联社与不动产管理中心设立“一站式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窗口的网点313个。打造“便捷快速贷”服务品牌,推广循环贷等“八种模式”。

  打造产业金融平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培育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和发展载体,累计支持产业兴旺类贷款14.1万户、金额924亿元。实施清单式营销,累计获取3.6万户重点产业优质企业清单。银担合作累计发放“鲁担惠农贷”3.5万户、99.7亿元。布局绿色信贷,创新制定《潍坊全市农商银行碳金融生态图谱》等文件。

  打造文明信用平台。与市文明办等七家单位联合开展“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全市农商银行共推进“整村授信”评定村庄8285个,完成农户信息建档236.1万户,开展授信176.2万户,授信面74.7%。

  打造数字化、信息化金融平台。与市农村农业局等部门先后建设了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乡村振兴数据管理平台、中小企业数据管理平台,并以托管方式在云计算中心建立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数据中心。目前,平台已累计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5.4万余条,完成信息建档3.4万户,授信1.9万户、104.2亿元。

夯实基础

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潍坊全市农商银行深入实施“普惠金融2.0”工程——“无感授信”支农新模式,实现对农户授信“全覆盖”。根据前期“整村授信”和“文明信用创评”获取的客户信息和评议结果,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让一大批资产少、信用好、想创业的农户不用提供担保也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已完成农户“无感授信”185.6万户,授信金额1546.7亿元,户均授信8.3万元。

  实施以信贷总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精准营销和惠农措施更加突出为主要内容的“1323”工程,实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全覆盖”。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集群,先后把“寿光蔬菜”等40多个特色种养项目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通过“包企业、包项目”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孵化器”。目前,全市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授信户数1.3万余户,授信余额110.3亿元,贷款余额71亿元,带动上下游及周边客群授信余额103亿元。(陈志成 韩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