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城农商银行: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金钥匙” |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10月24日 点击:0次 |
|
初秋时节,武城县的田野间满是丰收气象。 作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后盾”,武城农商银行聚焦农村特色产业,量身定制信贷服务,以金融活水灌溉武城土地,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户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54.65亿元,较年初增长7.31亿元,累计支持农户12786户。 致富路上一“鹿”有你 走进鲁权屯镇鲁珩村穴洪彬的梅花鹿养殖合作社,一头头梅花鹿或悠闲踱步,或低头采食,穴老板夫妻俩正仔细检查鹿茸生长情况。 “鹿茸是传统名贵中药材,这批鹿茸品质好,订单早就排满了,价钱也喜人!”穴老板对前来回访的客户经理说,“以前小打小闹,挣点辛苦钱。现在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规模翻了一番还多。虽然操的心多了,但咱要跟着梅花鹿一起‘奔跑’致富!” 养殖合作社穴老板从事梅花鹿养殖已有10余年,技术日益成熟,经验越发丰富,加上市场上对鹿茸、鹿血等产品需求旺盛,2024年底,穴老板合计抓住机遇大干一场——扩建高标准鹿舍,引进更优质种鹿。然而,几十万的资金缺口让他犯了难。 武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下村走访时得知穴老板的困境,当即开展贷前考查,仅用半天时间,将30万元的“养殖贷”资金发放到穴老板银行卡内。有了这笔“及时雨”,新鹿舍拔地而起,一批优质种鹿顺利引进,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了一倍多。 在该行的持续支持下,合作社的鹿产品销路越来越广,产值连年攀升。穴老板的腰包也如同茁壮成长的鹿茸,一节节鼓了起来。“非常感谢农商银行的支持,在致富路上一路陪伴!” 武城农商银行持续深耕“三农”金融服务主阵地,以“上门办、线上办、高效办” 的普惠信贷模式为支撑,精准对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需求。通过创新推出“码上贷”“养殖贷”等特色信贷产品,让一项项接地气、有烟火气的金融政策惠及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切实解决百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为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农商银行力量。截至9月末,该行为127户农户发放畜牧养殖贷,共计投放资金3175万元。 “梨”想成真助增收 走进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的百亩梨园,一棵棵梨树硕果盈枝,清香四溢,果农们穿梭其中,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装箱,村民架起手机开着直播,各地游客纷纷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果园里一派丰收景象。 李福祥是李家户镇西店村党支部书记,一位扎根农村25年的老党员,为了带领村民致富,辗转各地跑市场,积极争取产业项目,在2015年李福祥流转村土地200余亩,并注册成立了武城县祥惠种植专业合作社。 “感谢武城农商银行对我们合作社一直以来的支持,合作社成立之初,农商银行就贷款50余万,为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助力我们突破瓶颈,今年梨园迎来大丰收,亩产突破3000斤,预计每亩可增收2000元。目前我们的梨除了传统的游园采摘、零售和批发,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把‘梨公红’梨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李福祥感激地说。 武城农商银行聚焦本地特色农业产业,组织客户经理深入辖区农田,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经营规模、资金需求,建立精准的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实地调研+快速审批”机制,以低利率、免抵押的普惠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支持特色农业“最后一公里”,切实满足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合理资金需求,推动“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特色农业贷款1.75亿元,助力当地特色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绘就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小柿子变身“金果子” 在武城县武城镇丁王庄村的田间,连片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排排整齐的支架上,嫩绿的藤蔓蓬勃舒展,新栽的小柿子苗正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 “这笔贷款就像及时雨,让我的小柿子苗顺利上棚,现在看着这些生机勃勃的秧苗,心里满是盼头!”刘鹏握着武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手,脸上笑意难掩。 时间回溯到2024年初,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户刘鹏,瞅准了市场对高品质小柿子的需求,计划将原本的四座大棚扩建至六座。然而,购买优质种苗、搭建钢架棚体、引进灌溉设备等一系列开支,让资金缺口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拦路虎”。 正当他四处奔波筹措资金时,武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上门实地考察。根据李大哥的种植需求,为其提供精准服务,以最快速度发放10万元贷款,解决了种苗采购和棚体建设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武城农商银行持续加大对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整村授信”“链式融资”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构建“银行+企业+农户”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截至9月末,已累计为68户像刘鹏这样的农户提供超1897万元信贷资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武城人民自己的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