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超2万亿元 各项存款超3万亿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桓台农商银行:助力打赢玉米“抢烘战”
 【字体: 】 2025年10月17日 点击:0

  连日绵绵秋雨,让秋收面临“收割难、存储难、销售难”的三重困境,秋粮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桓台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响应秋收需求,主动将金融服务嵌入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雨天不歇脚、服务送上门”的行动,为农户打通从“抢收”到“保收”的金融通道。

  提前摸底抢先机

  “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每周要来村两趟,跟着我们去地头看玉米长势,还问我们秋收时缺不缺烘干的钱、收粮的钱,这份心思太实在了!”唐山镇后诸村书记于光友的话,道出对农商银行提前服务的认可。

  早在秋收启动前,桓台农商银行遵循重点行业客群“序时营销”的工作模式,组建了“秋收金融服务专班”,组织客户经理深入各乡镇的农业、农机合作社,粮食收购站摸排秋收资金需求等情况,详细了解各主体的收购规模、设备运行状态,提前为符合条件的主体预授信。

  正是这场秋收前的“地毯式”走访,从村庄到合作社、从农户到收购站,全方位摸清需求底数,为后续快速放款、精准纾困打下了坚实基础。

  升级设备保粮安

  “农商银行这100万贷款,让我们在这个阴雨连绵的时节有了‘超常’的收购能力,周边的村民只要送来玉米,我们就有能力收下。而且我们的烘干设备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一天能烘干350吨玉米。如果没有资金保障,再晚几天,这些粮食就只能当饲料卖。”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东圈村的收粮大户孙希东指着张贴的“省级粮食烘干服务点”标识介绍道。

  受持续降雨影响,周边10余个村的湿玉米集中涌来,收购站原有资金难以承接激增的收购量。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实地走访后,仅用短短几天就完成授信及放款,加大了客户的收储能力。

  在马桥镇红庙村,桓台县农邦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烘干塔同样24小时不停工。“雨季让周边多个村庄的湿玉米上市量大幅增加,原本的小型烘干设备处理能力有限,每天都有农户抱着发霉的玉米来求助。”合作社负责人张远说,正是农商银行的授信支持,让合作社快速升级了烘干设备,现在单日不仅能消化完周边村的湿玉米,还能大幅减少粮食损耗,相当于保住了大片农田的玉米产量。

  预留授信助农事

  “秋收连着秋播,粮食生产一环扣一环。”桓台农商银行在全力保障秋收烘干的同时,同步将服务目光投向秋播环节,提前谋划冬小麦种植的金融支持。

  客户经理在走访农户、种(收储)粮大户时,同步摸排种子采购、化肥储备、农机检修等秋播资金需求,对符合条件的主体提前预留授信额度,确保秋播资金“随用随贷”。

  针对部分农户因秋收投入较大导致秋播资金紧张的情况,该行还优化信贷还款安排,通过调整还款周期、延长宽限期等方式,减轻农户资金周转压力。(蔡泽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