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农商银行:金融“巧劲”撬动消费大市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09月12日 点击:0次 |
消费是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津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提振消费政策部署,通过产品创新、场景搭建、服务提升等举措,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发放消费类贷款1611户,金额2.57亿元。 创新产品 助力提升消费供给 宁津县作为全国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已形成覆盖近3000家健身器材生产企业的完整产业链,占据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总产值近140亿元。宁津农商银行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区域金融主力军作用,以强劲的信贷支持,助力健身器材企业在特色产业链条上发展壮大。 山东舒优特健身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走进该公司,厂房内外忙碌有序,车间内数台激光焊接机器人正在紧张作业,厂房外一辆辆满载健身器材成品的货车整装待发。 “我们依托宁津县体育和五金机械产业优势,借助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效,在健身器材领域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我们有信心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该公司负责人孟庆胜坦言。前期,面对传统生产线产能低、生产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该公司计划对原生产线进行合并,升级引入数字化设计生产线,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和焊接机械臂,实现产能、效率“双提升”目标,但经核算后需要投入大笔资金,遇到融资瓶颈。 宁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开展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荐清单”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舒优特健身科技有限公司的资金需求且存在“担保难”困境后,充分发挥政银企三方“联合会诊”机制作用,通过实地调查、综合评估,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结合该公司拥有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向其推荐并成功办理了98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助力该公司将无形“知产”变成有形“资产”,实现“蓝图规划”到“落地实施”的关键跨越。 据介绍,宁津农商银行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推出“特色产业+创新信贷”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紧跟政策信息、优化对接协作、创新服务机制、简化办贷流程、政银企三方协作等措施,积极搭建用信主体融资服务平台;针对抵押物较少的科创企业,加大“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政策类信贷产品推广力度,帮助企业“轻装上阵”。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等政策类信贷产品60户、1.81亿元。 做大授信 搭建多元消费场景 “宁津农商银行提供的授信支持为我们引入先进的碳纤维自行车生产技术提供了资金后盾,目前我公司已成功攻克碳纤维强度与重量的黄金平衡点,可生产碳纤维山地车、公路车以及竞技赛车等十余个品类。”宁津县凯力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玉国自豪地说。 近年来,全民健身热潮持续高涨,该公司敏锐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加大在高性能复合新材料、碳纤维生产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随着前期投入的逐步增加,充足的资金流已成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恰逢此时,宁津农商银行“红马甲”团队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在对该公司的资产状况、负债情况及经营现状进行详细考察与分析测算后,认定其符合授信条件,并第一时间为其核定了980万元的授信额度。“目前我公司年产量可达3万辆,销售额1.4亿元。有农商银行与我们携手同行,就等于有了资金保障。下一步将继续以消费市场为导向,扩大并升级生产线。”杜玉国介绍。 近年来,宁津农商银行依托重心下沉、产品创新、服务保障等举措,精准开展“银企对接+精准授信”服务,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地毯式”走访对接,对符合条件的目标客户开展综合授信,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并为其提供工资代发、社保卡激活、线上绑卡、“慧德支付”综合收单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有效提高授信覆盖面。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授信户数2.36万户,较年初增加3583户,有效授信覆盖面提升2.41个百分点。 用心服务 优化特色产业发展链条 “我们工厂锚定质量、产量两大关键,全力投入生产,争分夺秒赶订单、拓产能,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台套,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这份成绩的背后与宁津农商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密不可分。”谈及未来发展,山东安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广信心满满。 宁津县从事汽车配件生产的企业超4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16家,产品涵盖消声器、汽车轮胎、气泵、变速器、三元催化器等100多个种类、上万个品种。近期,随着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该公司订单量随汽车总销量同步增长。伴随订单量的持续增加,该公司在生产原材料备货环节出现了资金周转压力。宁津农商银行在开展“重点行业客群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公司需求后,主动对接,通过实地调查、综合评估,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并成功办理了990万元的“营运资金贷”。 近年来,宁津农商银行聚焦“金融+特色产业”服务链条,在企业培育、产业融合、消费升级、服务延伸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联动,建立并更新企业“白名单”,优化服务模式、完善对接机制、畅通审批通道,满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助力生产企业向“新”而行,有效满足市场主体消费需求。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发放实体贷款余额72.38亿元,较年初增长3.81亿元,增幅5.55%;发放民营企业贷款218户、19.73亿元。(宋青华 林清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