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超2万亿元 各项存款超3万亿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昌乐农商银行:小生姜成为增收“金疙瘩”
 【字体: 】 2025年09月05日 点击:0

  在昌乐县阿陀镇的千亩生姜种植基地里,饱满的姜块破土而出,收割机与农户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丰收的乐章,这里产出的生姜不仅远销海内外,更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昌乐农商银行深耕本土、服务“三农”,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以信贷创新为笔、以精准服务为墨,在生姜产业的沃土上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信贷产品精准滴灌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多亏农商银行的50万元贷款,我的新冷库才能及时投用,今年生姜错峰销售多赚了20多万!”王大哥看着冷库中整齐码放的生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针对生姜种植“前期投入大、资金周转急”的特点,昌乐农商银行依托循环贷等多种信贷产品,为像王大哥这样的种植户提供从种姜、存储到销售的全周期资金支持。

  该行紧跟潍坊市《生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意见》政策导向,构建起多层次信贷支持体系:对散户种植户发放5-20万元信用贷款,满足购买姜种、搭建大棚等需求;向加工企业投放50-50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助力建设深加工生产线。目前,昌乐农商银行已累计为生姜产业授信超3.7亿元,支持农户2800余户、合作社19家,带动生姜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余亩,亩均产值突破3万元大关。

  数字服务提质增效

  打通金融服务末梢

  “以前办贷款要跑好几趟银行,现在手机上点一点,2小时就能到账!”刚收到8万元贷款的种植户刘大哥对农商银行的线上服务赞不绝口。昌乐农商银行大力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将“信e贷”等线上产品与生姜产业特点深度融合,实现授信、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平均办贷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14.1小时。

  针对生姜种植分散、农户不便远行的实际情况,该行组建33支“金融服务队”,配备移动办贷终端深入田间地头。客户经理每月驻村办公不少于4次,通过山东农信APP、微信公众号实时受理贷款申请,让农户“足不出村可办贷、田间地头能融资”。在姜农集中的营丘镇,服务队创新开展“大棚金融课堂”,将信贷政策、支付结算等金融知识送到农户身边,累计开展普惠走访活动200余次,服务姜农7000余户。

  从手机银行自助放款到聚合支付收款码,从电子银行对账到线上理财,昌乐农商银行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网络,全年为生姜产业链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超2万笔,金额达1.8亿元。

  全链赋能产业升级

  构建联农富农生态

  “得益于昌乐农商银行的精准信贷支持,我们彻底摆脱了‘只种不卖、附加值低’的困境,从单纯的生姜种植,一步步延伸到深加工领域,产品附加值直接翻了几番!”山东姜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总,望着厂区内不停运转的深加工生产线,喜悦地介绍道。

  此前,该公司虽有扩大生姜种植规模、探索深加工的想法,但受限于前期土地流转、大棚建设及设备采购的资金压力,计划一直难以推进。昌乐农商银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实地调研企业经营状况与产业潜力,为其提供了适配的信贷支持,借助这笔资金,公司不仅顺利流转土地255亩,建成111个标准化生姜种植大棚,保障了优质原料的稳定供应;还成功搭建起深加工生产线,研发推出涵盖生姜蒸馏酒、即食姜脯、生姜调味酱等在内的1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打破了传统生姜销售的单一模式。

  如今,山东姜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较单纯从事生姜种植的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更重要的是,公司还发挥产业带动作用,联动周边17个合作社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合作模式,既拓宽了当地生姜的产业链条与销售渠道,又为周边农户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真正让小生姜长成了带动乡村振兴、农户增收的“大产业”。(王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