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超2万亿元 各项存款超3万亿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费县农商银行:金融助力青年人才展翅高飞
 【字体: 】 2023年11月17日 点击:0

  近年来,费县农商银行聚焦青年人才服务工作,持续深化团银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在率先推出“乡村好青年贷”贷款产品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服务站,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截至10 月末,累计发放7.8亿元贷款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壮大。

  小扫帚变身金扫帚

  铺平村民致富路

  费县上冶镇姚河村里,成垛的竹竿、竹枝散发着浓郁的清香,村里货运车辆来来往往装满扫帚,随便走进一间扫帚加工厂,映入眼帘的就是编制扫帚的老乡们,人手一把菜刀,一个马扎,还有一个木桩,他们手脚麻利,技术熟练,经过分拣、编面、绑扎……不用多时,一把把扫帚便“有模有样”了。

  姚河村作为闻名全国的竹制品特色产业村,这里的竹枝扫帚加工产业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不仅创建了“姚河扫帚”品牌,申请了外观专利,还在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姚河村村民王守刚便是该村扫帚加工产业的受益人之一,在费县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王守刚成立了品鑫磊竹木制品加工厂,发动村内闲置劳动力、老年人参与编织,农忙时做农活,农闲时绑扫帚,让村内老人不耽误照看孩子,一个月还能赚到两三千块钱,带动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

  费县农商银行结合辖内“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沂蒙乡村好青年信贷扶持计划”,主动参与“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成立28支青年金融服务队,对辖内乡村好青年实行网格化、清单式对接,全力推广“鲁青惠企贷”“青年创业贷”“乡村好青年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扎实开展“1+1”金融辅导,更加有效满足创业青年的共性、个性金融需求,持续推动青年创新创业。截至10月末,累计发放2.2亿元贷款支持1017余名乡村好青年发展壮大。

  直播间造就大平台

  特色产业搭快车

  “我手里拿的是村民们自己编织的小扫帚。大家跟随镜头看看,现在他们正忙着编织赶订单……”费县上冶镇姚河村致富带头人王洪光当起了直播“带货人”,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早在2018年,王洪光就在当地村委的带动下,成立了筱雅竹制品加工厂,建起仓储车间,整合全村的生产资源,实现原料统购,产品统销,进行订单式生产。

  近年来,随着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王洪光又琢磨起了致富的新路子。过去,村民们制作的扫帚只能四处赶大集卖或者线下零售,不但费时费力,还挣不到钱,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镇村带领,在费县农商银行的帮助下,王洪光在电商平台开了网店,直播带货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在已经在京东、淘宝等平台开设店铺20余家,帮助村民在网络上进行销售扫帚、拖把等清洁用品200余万件,带动周边5个村庄居民从事扫帚、拖把生产加工人员300余人,不仅帮助村民打开了销路,还让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为更好助力“沂蒙青雁”品牌打造,费县农商银行在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严格落实“一次办好”要求,主动减费让利,并借助农商银行“智e购”平台,将好青年产品进行线上销售,积极培育年轻的“新农人”升级成为“兴农人”,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农民成为新网红,推动直播电商和乡村产业融合,实现“农资下乡、农副产品进城”,助力村民创业致富增收。

  服务站开辟新模式

  打造青年新阵地

  走进费县农商银行城区支行,青年人才服务站向我们招手而来。“农商银行的青年人才服务站,让我有了回家的感觉呢。”家住费县费城镇的好青年巩涛竖起了大拇指。据悉,巩涛自2011年开始创业,从最开始的水果初级储存到现在的黄桃、板栗、山楂深加工,年产值已达6200万元,在创业拼打之余,巩涛时常来到城区支行青年人才服务站,健身、读书、交流经验,不仅收获了专业技术知识,获得了信贷资金支持,更是体验了家一样的感觉,越来越多像巩涛这样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也开始利用服务站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

  作为普惠金融工作的一部分,费县农商银行把党建工作和青年人才工作相结合,主动搭建平台,打通资源渠道,利用营业网点创新打造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服务站2处,内设休息等待区、政策解读区、好青年产品展示区、乡村好青年贷办理专区四大功能区,配备青年人才会客厅、棋牌室、健身房等,为供需对接、休闲娱乐、学习拓展、信贷支持等开辟绿色通道,目前,共开展金融产品推介、青年交流培训等活动10余次。(左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