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滕州农商银行:“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增信提额”,书写普惠金融新答卷
 【字体: 】 2023年09月22日 点击:

  全国文明城市是滕州市的“金字招牌”。今年以来,滕州农商银行大力推广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文明信用创评为基础、以普惠金融为目标的“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增信提额”利民惠民服务模式。截至9月15日,该行开展“无感授信”村庄1036个,新增授信户数13.49万户,授信金额54.04亿元;有感反馈用信982户,授信村庄用信余额增长4278万元;增信提额263户,有感反馈村庄增信提额3393万元。

  政银联动,积极动员

  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主动汇报,争取支持。该行确定了工作重心“向基础工作转移、向普惠转移、向农区倾斜”的思路和措施。对照全市信贷投放过千亿暨普惠贷款“百日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增信提额”工作开展意义,取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

  逐一对接,现场动员。滕州市金融服务中心联合滕州农商银行制定完善了《推进农商银行普惠贷款授信全覆盖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各镇街召开普惠金融“进万家”暨“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增信提额”动员会议,全面推进普惠贷款授信全覆盖攻坚工作。该行党委班子成员、帮包经理、支行行长结合“三个一”对接营销走访,逐一对接16个乡镇和5个街道主要负责人,董事长、行长现场参与动员大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大调研、大走访、大营销”活动精神,截至9月15日,累计与11个镇街联合召开动员大会,宣讲动员村书记、会计、镇街公职人员等超过1700人次。

  真实获取,动态管理。该行将“有感反馈、增信提额”工作同步纳入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和支行综合考评中,通过规定营销动作和规范操作流程,将验收工作标准化和验收指标可视化,通过“定量指标+动作管控”,实现“有感反馈、增信提额”工作的有序推进。按照业务需求,建立客户基础信息库,进行科学分类、动态入格,形成数据互联共享的融合应用机制。通过智慧营销系统实现“客户清单手动筛选+智慧营销系统自动筛选”流程,及时获取不适宜授信客户情况,真正让有信用、有需求的客户享受到“无感授信”全覆盖带来的方便与优惠。

  细分群体,错时营销

  实现“想贷即贷、人人可贷”

  成立“善行普惠”临时党支部,分行业开展现场评议。该行积极鼓励各党支部组建一支“信誉好、威望高、配合强”的“善行普惠”评议小组,根据种植类、养殖类、运输类、生产加工类、批发零售类、外出务工类等,分行业进行“背靠背”评议,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无感授信”过程中评议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精准性。

  强化对辖内沿街商户的“一体化”错时营销工作。该行通过“红马甲”“早扫集、晚扫街、下班后一小时联动营销”的方式,上门核实商户相关数据,“善行普惠”金融志愿服务队和镇街挂职干部加强同镇街经发办、经普办的沟通配合,结合当前各乡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契机,销号式建立网格化营销档案信息,确保工作数据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在网格化走访过程中,该行积极向村民、商户和小微企业宣传反电信诈骗和“断卡行动”知识,详细介绍金融便民服务渠道,为村民答疑解惑送去金融“小妙招”。

  精准对接,送贷上门

  助力“随用随贷、便捷获贷”

  提高对农民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温度。为持续推动服务下沉,该行成立46支“善行普惠”金融志愿服务队,依托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和普惠金融服务站,推行驻点服务,逐村逐户上门“辅导”。开办“金融夜校”送金融知识进村入户,借助悬挂宣传条幅、散发宣传资料、现场PPT讲解,增强村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客户黏性,逐步扩大“有感反馈、增信提额”工作覆盖面,既让不了解、不会用、想增信的农户第一时间享受到便捷用信体验,又为群众送实惠、办实事。

  加大对真实需求客户的金融服务广度。在完成“无感授信”和“现场评议”后,该行通过客户经理驻点办公、开立第三代社保卡、上门走访等方式,将授信额度、期限、利率等信息反馈至被授信人,在对符合条件的农户给予5万元体验额度的基础上,授信多少与文明行为及资产挂钩,激发村民争当信用模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催生了加强乡风信用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对暂无资金需求的,通过1888元免费试用1个月的体验用信券引导客户养成线上便捷放贷习惯。

  强化对外出务工人才的金融服务力度。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多、农村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及时进行电话告知、短信告知等方式进行有感反馈,主动对接外出务工流动党支部,结合“中秋节”返乡时机现场对接,引导客户用信、增信,让村民贷款实现“零跑腿”,既发挥线下反馈优势,又让线上服务的范围延伸至外出务工农民,让他们远在他乡也能享受到家乡的普惠金融成果,推动社会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