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超2万亿元 各项存款超3万亿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服务乡村振兴|宁津农商银行:金融管家助小作坊“练就”大产业
 【字体: 】 2023年07月21日 点击:0

  7月16日,《人民日报》第02版刊发《小作坊“练就”大产业》,点赞山东宁津商用健身器材占国内市场七成份额,集中展示了宁津县健身器材领域经过二十年的守正创新,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而文章中提及5家大型的健身器材企业,宁津农商银行全部给予了信贷支持。该行以信贷创新和优质服务为支撑,做实健身器材领域的“金融管家”,赋能体育产业“大发展”。截至6月末,该行支持健身器材厂家12家、发放贷款1.02亿元。

  党建共建 助力健身器材企业“走出国门”

  宁津县规模企业众多、产业特色明显,其中作为“一金一木”典型代表的健身器材产业,占据着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的份额,产品远销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总产值约87.6亿元。

  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健身产业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打造出了一系列引领行业发展的精品健身器材,畅销海内外市场。宁津农商银行依托党建共建机制,大力实施“党建+”赋能工程,共建双方在融合发展、资金接续、战略合作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业务对接联席会上,该行党员客户经理了解到公司在人才引进、项目孵化、产才融合等方面急需一笔资金,客户经理根据“一企一策”的原则,为企业制定了详细的融资方案,并推荐以工业厂房为抵押,为其成功办理了2995万元的“流动资金贷”,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金融力量,企业成功带动周边城乡650余人实现就业。

  近年来,宁津农商银行深化与职能部门、重点企业、产业关键人的对接协作,依托党建共建、银企对接等渠道,在企业培育、产业融合、消费升级、服务延伸等方面开展全面联动,围绕体育相关产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创新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流动资金贷”等20余款特色信贷产品,建立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白名单”,通过实地对接、电话问询、助企办公等多种方式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截至6月末,该行已对接科技型企业34家,发放制造业贷款19笔、1.81亿元,

  银企对接 为“专精特新”企业插上“金翅膀”

  在山东布莱特威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内,公司负责人段铁民正在查看商用跑步机打包运输情况。据悉,该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经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健身器材企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逐渐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阶段,周转资金不足曾成为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宁津农商银行为我们办理的95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可谓帮了大忙!”段铁民激动地说道。原来,受市场行情及同业竞争等多因素影响,布莱特威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前瞻性作出了深耕“大健康”理念、立足“互联网+”等系列决定,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但是在资金盘点时,发现尚有近千万元的资金缺口。该行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在了解到企业发展瓶颈后,第一时间与企业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全方位分析企业经营实际,在深度了解过程中,得知该企业多项技术革新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涉及专利等,结合企业50多项专利技术获得及应用情况,该行为其办理了95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帮助企业将高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信贷“真金白银”。

  近年来,宁津农商银行加大与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专精特新”、蹬羚企业等对接力度,畅通“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渠道,通过资源倾斜、组合融资、追加授信等方式,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市场拓展、融资上市等方面的堵难点,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同时,在确保风险可控、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对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提供容缺办理服务,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截至6月末,该行为3家健身器材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特色产品贷款2535万元,为4家企业发放定向扶持贷款2976万元。

  驻点办公 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

  山东宝德龙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健身器材、体育器材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数百个二级主要城市设有商用健身器材样板工程,出口业务遍及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该公司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决定新上医疗康养健身器材生产线,但是资金问题成为企业转型面前最大的“拦路虎”。宁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助点办公过程中了解到企业融资需求后,经综合研判,认定企业符合“人才贷”贷款准入办理条件,并为其成功授信990万元,帮助企业顺利上线医疗康复健身器材生产线。

  精准对接“把脉问诊”,靶向施策“对症下药”。宁津农商银行围绕支持高端人才及其所在企业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对接县科技局、劳动局等部门,全面梳理高端人才及其所属企业清单,主动上门对接,建立主办行关系,“一企一策”制订金融服务方案,“一户一策”确定金融服务需求,同时依托央行再贷款、普惠小微政策工具、信贷产品创新等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普惠型小微经营主体发展。截至6月末,该行扶持普惠小微主体1971家、发放贷款22.85亿元,对901户健身器材产业上下游客户清单实现了走访全覆盖,助力企业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宋青华 林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