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222
第二次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4

省联社荣获“2022山东社会责任企业”
 【字体: 】 2023年04月03日 点击:

  

  4月2日,“2022山东社会责任企业(企业家)”发布暨“2023山东社会责任企业(企业家)”推选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省联社荣获“2022山东社会责任企业”。

  

  2022年,全省农商银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断巩固深化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始终聚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聚力全面提升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质效,始终聚力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聚力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始终聚力全面转型发展,始终聚力全面增强服务功能,步入持续健康发展轨道。截至2022年末,全系统资产总额3.2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65万亿元,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省联社荣获“2022山东社会责任企业”。

  

  

  坚持党建统领 把握正确方向

  

  全省农商银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一以贯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持续推进支部建设“系列工程”、党建共建、党支部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关心关爱员工“四大行动”,铸牢全系统的“根”和“魂”。截至2022年末,全系统打造过硬党支部2025家,品牌党支部3040家,开展党建共建4.9万余次。

  牢记初心使命 服务乡村振兴

  

  全省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面服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省联社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创新推出信贷产品70款,着力优化服务模式,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全面满足各类乡村振兴主体信贷需求。截至2022年末,全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387.5亿元,余额达到9007.1亿元,省内占比达24.6%。

  坚守经营宗旨 护航实体经济

  

  全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大信贷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稳经济大盘。积极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扩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截至2022年末,全省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77.7亿元,较年初增加694.4亿元;户数57.8万户,较年初增加7.4万户。积极申请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优惠利率的支农支小贷款投放,全年累计发放优惠利率支农支小贷款2808.9亿元,各类政策性惠民贷款14.09万户、711.74亿元。积极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为4.04万客户纾困解难。

  发展普惠金融 打造百姓银行

  

  全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城镇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积极开展“四张清单”对接营销,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大普惠小微、社会民生等领域支持力度,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便利度,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质优。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累计发放新市民金融服务贷款34.5万户、余额1039.5亿元。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站功能,加大金融服务机具布设力度,截至2022年末,全系统共布设ATM/CRS自助设备8601台,乡镇覆盖率100%;金融服务站达3.4万个,惠及全省6.1万个行政村;全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8498.9亿元,同比增加1846.9亿元;主动减息让利36.4亿元。

  发展绿色金融 守护绿水青山

  

  全省农商银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支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经略海洋等作为绿色金融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持续开展精准营销,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省首创“碳排放权质押贷”“技改贷”等专项产品,重点为生态工业园、绿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信贷支持,持续推动“金融活水”流向“绿水青山”。截至2022年末,全省农商银行绿色贷款户数4.1万户、余额350.7亿元;沿黄21家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贷款3213.6亿元,同比多投343.3亿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全省农商银行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以贯之巩固深化“123456”总体工作思路,全面激发活力动力,大力推动主营业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把改革发展转型举措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为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